查看原文
其他

《画刊》ART MONTHLY ∣ 新刊速览 · 2020年第2期

《画刊》杂志社 画刊杂志 2020-10-20




本期


▐  2020《画刊》封面计划 2020 ART MONTHLY COVER PROJECT 


在《尺度》中,我延续了铅笔“涂抹”的方式,这也是我一贯使用的创作手段。我找来不同长短规格的卷尺,涂掉上面的刻度信息。一笔笔、一层层,反反复复,当黑色完全覆盖了尺子,它计量长短的功能也不复存在了。在用铅色涂掉、抹去原有的刻度标识的这个缓慢的过程中,实际上也是在重新建立一种“新刻度”和“新尺度”的过程。


用铅笔涂抹的过程是很缓慢的,需要我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我的创作方式一贯都是这种“禅修苦行”式的“慢”。我用铅笔反复涂写各种对象,试图将文化、宗教、种族分歧与意识形态的视觉标的覆盖掉,试图用铅笔的黑色将纷繁复杂的世界变得简单、纯粹,这是我追寻的状态。它表达了我个人化的态度,也是一种终极愿望吧。(孟柏伸)


尺度与时间

Scale and Time

孟柏伸(Meng Baishen)




消耗与对抗:孟柏伸访谈

Consumption and Confrontation: Interview with Meng Baishen

孟尧(Meng Yao)  孟柏伸(Meng Baishen)





▐ 特稿 FEATURES


星星1979

Stars 1979


值“星星1979”展览展出之际,《画刊》和北京OCAT研究中心合作,共同策划了这期特稿。我们希望以文本梳理的方式,呈现“星星1979”策展团队的展览理念、研究方法和工作思路。


在本期特稿中,《“星星美展”:梳理、再现、重构》(巫鸿)、《策划一场展览史:“星星1979”诉评》(容思玉)以策展人的视角阐述了本次展览的策划思路和研究意义,《“星星1979”展陈设计工作手记》(刘秋旭)分享了布展的空间逻辑和具体的视觉展陈方案。而在《“星星”研究与出版》中,我们从尚未出版的展览文献中节选了5篇文章,呈现了有关此次展览与“星星”历史研究的最新进展。


“星星1979”既是一场研究性的展览,也是一次“关于展览的展览”。通过对“星星露天美展”的概念性重构,策展团队在展厅再现了当年首届“星星美展”的具体情境,并将这一情境置于上世纪70年代更广泛的社会文化语境中,使得观众可以重新理解和看待当年的这场前卫艺术事件。(孟尧)


“星星美展”:梳理、再现、重构

“Stars”:Combing, Reappearing and Reconstructing

巫鸿(Wu Hung)




策划一场展览史:“星星1979”述评

Curating an Exhibition History: Commentary of "Stars 1979"

[美]容思玉(Holly Roussell),冯白帆 译(Translated By Feng Baifan)




“星星1979”展陈设计工作手记

Work Notes of Stars 1979’s Exhibition Design

刘秋旭(Liu Qiuxu)




“星星”研究与出版

Research and Publishing of Stars

巫鸿(Wu Hung)、[美]容思玉(Holly Roussell)等


“星星”在1979:展览和语境

The“Stars” in 1979: Exhibition and Context

巫鸿(Wu Hung)


首届“星星美展”一个博物馆技术学的案例

A Museographical Case Study of the First Stars Exhibition

[美]容思玉(Holly Roussell)


废墟的呼唤:“星星”和“今天”

The Calling of Ruins: “Stars” and “Today”

巫鸿(Wu Hung),肖铁(Translated By Xiao Tie)译


影像中的文化网络:“星星”作为结点

Cultural Network in Images: The“Stars” as Knot

陈淑霞(Chen Shuxia)


形成中的历史:“星星”作品照片如何联结本土与世界

History in the Making: How Photographic Prints of the “Stars” Artworks Mediate/-d the Local and the Global

[德]柯兰(Franziska Koch)





▐ 现 场  LIVE


重新理解“地域性”:何桂彦访谈

Re-understanding "Regionality": Interview with He Guiyan

孟尧(Meng Yao)  何桂彦(He Guiyan)




社区艺术的发生、演进与生产机制:“在路上·2019”青年批评家论坛对谈录(上)

The Occurrence,Evolution and Production Mechanism of Community Art:Dialogue of Young Art Critics Forum“On the Road 2019” I

孙振华(Sun Zhenhua)、张新英(Zhang Xinying)、盛葳(Sheng Wei)、朱小钧(Zhu Xiaojun)等





▐ 行业研究 INDUSTRY STUDY


“新星星艺术奖”的当下境遇与发展策略

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“New Star Art Award”

朴尔敏(Pomi)  黄夏(Huang Xia)





▐ 策展手记   CURATING SCRIPTS


“未完成”策展手记

Curatorial Script of “Uncompleted”

刘林(Liu Lin)





▐ 艺术批评 CRITIQUES


艺术批评发生了什么?What Happened to Art Criticism?

艺术批评怎样统一?(三)

How Unified is Art Criticism?III

[美]詹姆斯·埃尔金斯(James Elkins),马琳、魏佳琦 译(Translated By Ma Lin, Wei Jiaqi)




▐ 影像 VEDIO ART


虚拟化制作时代的电影视觉观念与创作方法

Film Visual Concept and Creative Method in the Era of Virtual Production

孙承健(Sun Chengjian)




▐ 专 栏   COLUMNS


入目三分半 Watch 3.5 Inch Deeper

实验之殇

Memorial the Flourishing of Experimental Art

杨小彦(Yang Xiaoyan)


从小相信“眼见为实”,于是人生几乎变成了“睁眼看世界”的漫长过程。后来历练多了,尤其进入所谓艺术界,成为其中一名工作人员,无论创作还是研究均和视觉有关,视觉已然成为了思考的对象,才蓦然惊觉,“眼见为实”其实不太“实”。不仅人们经常性地“视而不见”,而且,他们还只看见他们所知道的对象。然后,他们不断地被告知,他们所看到的,就是世界的全部。当然,我们所看见的,并不是世界的全部。视觉还要借助于理性判断才能成为获得确切知识的有效方法。“入目三分”的意思是,入目要达到三分,视觉才能有作用。我的希望是,三分之后,能否再加半分?本专栏就是“入目三分”之后的半分,我把这半分写出来,期盼能与读者分享。是为开栏之语。 



美术馆观察 Art Gallery Observation

新经济形势下的非国有美术馆

Non-state-owned Art Museum in the New Economic Situation

蓝庆伟(Lan Qingwei)


在美术馆蓬勃发展的今天,很多人称其为“美术馆时代”。伴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,美术馆也迎来了质量上的竞争。美术馆运营、美术馆管理既是美术馆从业者的第一现场,又是“新美术馆学”研究的对象。美术馆作为中国美术发展中在社会文化机制建设上的公共机构,是中国美术发展变化中的外化体现。专栏“美术馆观察”以当下美术馆的发展为对象,探讨美术馆的发生、发展与变化,尤其是在公共空间、社会美育、文化机制转型等观念上的变化。



科技奇点艺术 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 Art

强与弱人工智能艺术架构开凿(一)

Architecture Design of Strong and Weak AI Art I

谭力勤(Tan Liqin)




映验场 EX-CINEMA

“记录”与“纪录”——关于艺术家的非虚构影像工作

Record and Document:Non-fictional Image Work of Artists

曹恺(Cao Kai)





目录  CONTENTS 


06  展 讯  EXHIBITIONS AND EVENTS 


12  2020《画刊》封面计划 2020 ART MONTHLY COVER PROJECT 

12  尺度与时间 / 孟柏伸  

14  消耗与对抗:孟柏伸访谈 / 孟尧   孟柏伸


18  特 稿  FEATURES

18  星星1979

19 “星星美展”:梳理、再现、重构 / 巫鸿  

22  策划一场展览史:“星星1979”述评 / [美]容思玉,冯白帆 译  

27 “星星1979”展陈设计工作手记 / 刘秋旭  

31  “星星”研究与出版 / 巫鸿、[美]容思玉 等 


38  现 场  LIVE

38  重新理解“地域性”:何桂彦访谈 / 孟尧   何桂彦

44  社区艺术的发生、演进与生产机制:“在路上·2019”青年批评家论坛对谈录(上) / 孙振华、张新英、盛葳、朱小钧 等


50  行业研究  INDUSTRY STUDY

50  “新星星艺术奖”的当下境遇与发展策略 / 朴尔敏   黄夏


54  策展手记 CURATING SCRIPTS

54 “未完成”策展手记 / 刘林


58  艺术批评 CRITIQUES

58  艺术批评发生了什么?

      艺术批评怎样统一?(三) / [美]詹姆斯·埃尔金斯,马琳、魏佳琦 译


63  影像 VEDIO ART

63  虚拟化制作时代的电影视觉观念与创作方法 / 孙承健 


67 专 栏  COLUMNS

67  入目三分半

      实验之殇 / 杨小彦

70  美术馆观察

      新经济形势下的非国有美术馆 / 蓝庆伟

73  科技奇点艺术

      强与弱人工智能艺术架构开凿(一) / 谭力勤

77  映验场

      “记录”与“纪录”——关于艺术家的非虚构影像工作 / 曹恺



艺术家作品  

封面图:孟柏伸作品

P1—84:王心耀 




往期回顾



《画刊》ART MONTHLY ∣ 新刊速览 · 2020年第1期

《画刊》ART MONTHLY ∣ 2020主编致辞

《画刊》ART MONTHLY ∣ 2019年12月出刊

《画刊》ART MONTHLY ∣ 2019年11月出刊

《画刊》ART MONTHLY ∣ 2019年10月出刊

《画刊》ART MONTHLY ∣ 2019年9月出刊

《画刊》ART MONTHLY ∣ 2019年8月出刊

《画刊》ART MONTHLY ∣ 2019年7月出刊

《画刊》ART MONTHLY ∣ 2019年6月出刊

《画刊》ART MONTHLY ∣ 2019年5月出刊

《画刊》ART MONTHLY ∣ 2019年4月出刊

《画刊》ART MONTHLY ∣ 2019年3月出刊

《画刊》ART MONTHLY ∣ 2019年2月出刊

《画刊》ART MONTHLY ∣ 2019年1月出刊



点击图片,购买本期杂志







[ 本微信文章内容版权属于《画刊》杂志独有,未经允许,不得转载 ]



点击图片,购买2020全年《画刊》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